法國時尚品牌Dior的新精品店位于首爾江南區的一個路口,其獨特的造型非常顯眼。該建筑由建筑師克里斯蒂安德寶桑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設計,室內部分則是由彼得馬里諾(peter marino)設計完成。為了反映Dior長久的歷史繼承以及其在時尚界的影響力,這位法國建筑師將這座六層樓高的建筑用六片白色的花瓣精心包裹起來這也與Dior標志性的以花朵為設計靈感相吻合。
建筑位于新加坡東海岸公園(East Coast Parkway),新加坡基督教衛理公會教堂( Christ Methodist Church)由K2LD Architects團隊設計。對傳統教堂觀念的挑戰是建筑師設計這座現代教堂的靈感起始點,也許如果去掉立面上那些十字架,很難去判斷這樣一座建筑的具體功能。甚至從那張內部照片看,很容易以為是一個劇場。信仰走進了新時代也會變得很浪漫呢。
這座名為More的博物館,由Hans van Heeswijk建筑事務所所設計,為荷蘭最大的現代現實主義藝術品收藏館。該館于2015年6月開幕,同時它也作為Gorssel前市政廳的一部分延伸。隨著建設進度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來自Arnout Killian、Carel Willink等等藝術家的作品被收集而來擺放于此。
普利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公布了他在曼哈頓的第一個公寓設計伊麗莎白152號。項目位于諾麗塔區,由當地公司 sumaida + khurana開發。該建筑巧妙地融合了水、金屬、玻璃、綠植和混凝土元素。光滑的澆筑混凝土和大量的玻璃幕墻構成了建筑外立面。項目位于下曼哈頓區,一處充滿活力的街角處,七層的建筑如同一個水晶盒一般從混凝土基礎上浮現出來。
在日本九州島上,由坂茂建筑事務所設計的大分縣藝術博物館已經完工并正式向公眾開放。該博物館的建立旨在成為文化催化劑,激發人們在不同領域的興趣和創造性,包括:美食、藝術、芭蕾和詩歌。
這些微生物其實可以說是是人類之前所忽視的一種可持續資源,況且它們的總量還大的驚人!展覽中展出了三間樣板房,分別是起居室、餐廳及廚房。 三間房分別有著自己不同的使命,而其中的藻類器皿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在巨大的玻璃罐子中有一個光生物反應器,將為其中的藻類提供熱、光、攪拌功能、空氣補給及營養補給,同時也能做到控制能源浪費。
為了在中國上海的商業區秀出自己的風采,高端時尚品牌寶姿旗艦店的外立面。充滿動感的外立面體現了寶姿1961的前衛姿態與公司愿景,同時,表達了這個品牌的起源和發展。其矛盾的特點源自于冰山,建筑師將自由地飄浮在海洋里的冰山概念化,同時又給人一種建筑是由環境塑造成型的感覺。還有,作為繁忙十字路口一個鮮明突出的體量,這種建筑策略是對設計實驗可能性的探討。
去年RMJM在珠海斗門區設計了一座魚形景觀塔,廣受關注和好評,日前RMJM又剛剛公布了他們設計的珠海斗門總部大廈、展覽中心及市民公園,設計概念是將自然界面和城市界面相互融合,并展示著斗門一河兩岸規劃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